MG电子  | 
   教研室/系  | 
   教师名称  | 
   教师简介(含主讲课程、指导学生情况、科研方向等)  | 
   联系邮箱  | 
   教学周次  | 
   具体时间  | 
   具体地点  | 
  
MG电子  | 
   材料系  | 
   刘习奎  | 
   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自组装  | 
   3  | 
   9月24日(周日)下午15:00-17:00  | 
   MG电子 附楼203  | 
  |
MG电子  | 
   加工系  | 
   杨伟  | 
   杨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2002年7月起,留校任教,2005年起任讲师,2006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11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第八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0年度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育计划,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新材料、聚合物共混物和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与形变机理、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凝聚态结构的演化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10余项科研项目,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一项,面上项目一项,同时作为主研参研了973项目子课题2项,负责多项横向科研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联系人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110余篇,EI收录120余篇,SCI他引1200余篇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14项;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5部。先后讲授过《科技英语》、《专业英语》、《塑料制品设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等本科课程、《高分子材料断裂力学基础》等研究生课程。 已指导毕业硕博士研究生10余名,正在指导硕博士研究生10余名,积极参加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学生科研的指导工作。  | 
   4  | 
   9月27日(周三)下午14:00-17:00  | 
   四教218  | 
  |
MG电子  | 
   医用高分子  | 
   李建树  | 
   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四川省杰青,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四川省科青联理事。2006年于加拿大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主要承担的本科生教学包括为大一同学开设的《材料仿生与思维创新》,为大三同学开设的《生物高分子及制品》及《精细及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从事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研究,课题组的科研主线为“仿生医用高分子材料”。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四川省、江苏省及苏州市等多项纵向研究课题。同时积极推进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医疗器械的产业化工作,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已将口腔医学材料等研究成果推进到了产业化。在Bio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引用超过1000次,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5项。  | 
   5  | 
   10月6日(周五)上午10-12点  | 
   西区四教316A  | 
  |
MG电子  | 
   高分子科学系  | 
   秦家强  | 
   研究员。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赴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作为访问学者跟随著名纳米材料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Science编委Ray H. Baughman教授进行碳纳米材料与高分子材料在人工肌肉方面的应用研究。 在教学方面,留校以来一直承担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化学》的教学工作。  | 
   6  | 
   10月9日(周一)下午15:00-17:30  | 
   副楼109  | 
  |
MG电子  | 
   化纤研究所  | 
   刘鹏清  | 
   刘鹏清,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高性能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高性能纤维的成型技术、高性能纤维的结构与性能、中空纤维膜、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主讲本科生课程《化学纤维》,拟开研究生课程《高技术纤维》,每年指导本科生4-5人,创新实验学生3-4人。  | 
   7  | 
   10月20日(周五)下午15:00-17:30  | 
   纺工楼305B  | 
  |
MG电子  | 
   实验中心  | 
   蔡绪福  | 
   蔡绪福,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功能添加剂的制备、功能复合材料及材料的老化寿命评估。目前工作包括无卤阻燃剂和阻燃材料的设计及制备、聚合物介电材料和压电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目前主讲《聚合物成型加工基础》、《高分子复合材料》、《专业实验》本科课程及《复合材料制备》研究生课程,每年指导本科毕业生5-8人,创新实验学生3-4人。  | 
   8  | 
   10月24日(周二)下午15:00-17:30  | 
   西四教201  | 
  |
MG电子  | 
   材料系  | 
   吴锦荣,郑静  | 
   主要研究高性能和功能性弹性体  | 
   9  | 
   11月3日(周五)下午15:00:-17:00  | 
   四教401  | 
  |
MG电子  | 
   加工系  | 
   严正  | 
   严正,副教授,具有多年的工程实际工作经历和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经历,主持和参与了多个国家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为合作企业成功研发了多个新产品,为合作企业在开创国外市场赢的了成功。主讲本科课程: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及机械基础、模具计算机绘图,研究生课程:高分子材料加工流变学。科研工作方向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机械及模具。发表论文近40篇,参编3个教材,获得3个国家专利。  | 
   10  | 
   11月8日(周三)上午9:00-11:30  | 
   MG电子 楼404  | 
  |
MG电子  | 
   医用高分子  | 
   谢兴益  | 
   教授/博导,承担了本科生“高分子材料及应用”和研究生“生物医学材料导论”课程,参与编写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两部。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回国基金项目一项,成都市科技惠民项目1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两项。主要研究工作集中于聚氨酯人工血管、人工骨材料以及环境友好材料。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授权美国专利1项。  | 
   11  | 
   11月14日(周二)上午9:00-11:00  | 
   MG电子 楼311  | 
  |
MG电子  | 
   高分子科学系  | 
   曾科  | 
   副教授。在教学方面,承担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化学》的教学工作。  | 
   12  | 
   11月24日(周五)下午15:00-17:30  | 
   四教425  | 
  |
MG电子  | 
   化纤研究所  | 
   徐建军  | 
   徐建军教授的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化学纤维的成型理论与工艺、高性能纤维结构性能等。目前主讲《化学纤维》以及《高分子材料及应用》(双语课)两门本科课程,每年指导本科毕业生4-5人,创新实验学生3-4人。  | 
   13  | 
   12月1日(周五)下午15:00-17:30  | 
   纺工楼305A  | 
  |
MG电子  | 
   实验中心  | 
   田晨旭  | 
   田晨旭,在职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用纤维的设计与制备,高性能纤维的设计,制备。目前工作包括医用聚丙烯纤维的表面功能化及生物相容性研究。目前主讲《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专业实验》等本科课程,每年指导创新实验学生3-4人。  | 
   
  | 
   14  | 
   12月5日(周二)下午15:00-17:30  | 
   西四教125  | 
  
MG电子  | 
   材料系  | 
   陈枫等  | 
   从事绿色高分子材料研究及高分子材料在加工改性中的结构控制研究  | 
   15  | 
   12月15日(周五)下午15:00-17:00  | 
   MG电子 205  | 
  |
MG电子  | 
   加工系  | 
   高雪芹  | 
   高雪芹,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聚合物成型过程中形态控制技术、聚合物成型新方法及塑料机械和模具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已完成四川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作为主要起草人起草国家标准一项,作为主研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校阅专著和教材4部。  | 
   16  | 
   12月22日(周五)上午9:00-11:30  | 
   工学图书馆312  | 
  |
MG电子  | 
   医用高分子  | 
   丁明明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于四川大学获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学士学位,2011年获材料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3年以引进人才留校工作。2010年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3年获“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为全校本科同学讲授《高分子与人类生活》,2015年获“文化素质公选课最受欢迎教师”,2016年获“学术型社团指导教师奖”,2010-2014和2017年获“四川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高分子材料和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合成、多级自组装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癌症治疗诊断、药物控释和组织修复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和特别资助、四川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基金、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青年人才、四川大学引进人才基金等项目,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 
   17  | 
   12月29日(周五)下午15:00-17:30  | 
   西四教一楼右玻璃房  |